在化工厂、加油站、面粉加工厂等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场所,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特殊的电机——防爆电机。它们就像是身披铠甲的卫士,在火花与危险气体并存的环境中默默工作,确保生产安全。
那么,如何判断一台电机是否“防爆”?它的“防爆能力”究竟如何?答案就藏在电机铭牌那一串看似神秘的代码中。今天,我们就以最常见的防爆标志 “Ex d IIB T4 Gb” 为例,带您一张图看懂它的“身份证”。
这张“身份证”上的信息,我们一个拆解来看:
第一段:Ex —— 防爆标识
-
含义:“Ex”是“Explosive”的缩写,是国际通用的防爆电气设备标志。只要看到它,就代表这台设备是经过特殊设计和认证的,可以用于爆炸性环境。它是防爆身份的“总开关”。
第二段:db —— 防爆型式
-
含义:这个字母指明了设备采用的核心防爆技术。
-
“d”“db”代表“隔爆型”。它就像一个大功率电器,内部如果产生火花或爆炸,其坚固的外壳能够承受内部的爆炸压力,并且能阻止内部的火焰和高温气体传播到外壳外部,从而不会点燃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混合物。
-
小知识:除了“db”,常见的还有“e”(增安型)、“i”(本安型)、“p”(正压型)等,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安全等级和设备类型。
第三段:IIB —— 气体组别
-
含义:这个部分指明了设备适用于哪一类爆炸性气体环境。气体根据其最小点燃能量被分为不同的组别,组别越高,代表气体越容易被点燃,对设备的要求也越苛刻。
-
“IIB”的含义:这台设备可以安全地用于存在IIA和IIB类气体的环境中。它具有“向下兼容”的特性,即IIB级的设备可以用在IIA级的场所,但绝不能用IIC级的设备代替IIB或IIA级的设备。
第四段:T4 —— 温度组别
-
含义:这个部分规定了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,其表面所能达到的最高表面温度。这个温度必须低于周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。
-
“T4”的含义:这台设备在运行时,其表面温度不会超过135℃。因此,它可以用于点燃温度高于135℃的气体环境(例如,乙烯的点燃温度约为425℃,远高于135℃)。数字越大,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越低,设备安全性越高。
第五段:Gb —— 设备保护级别
-
含义:这是衡量设备安全可靠性等级的指标。
-
级别划分:
-
Ga (很高保护级别):在正常运行、预期故障或罕见故障时均能提供保护。适用于0区(爆炸性环境持续存在或长时间存在)等最危险区域。
-
Gb (高保护级别):在正常运行或预期故障时能提供保护。适用于1区(爆炸性环境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偶尔出现)。
-
Gc (一般保护级别):在正常运行时能提供保护。适用于2区(爆炸性环境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,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存在)。
-
-
“Gb”的含义:这台设备具有高保护级别,非常适合在1区这样的危险场所使用。
.END.






